Sunday, November 23, 2008

[咖啡] C25° Cafe

前兩天和朋友約在明曜百貨附近見面,討論的結果是選擇了這家三人都沒來過的咖啡館。據說是藝人天心投資的,開放式的空間讓朋友之一每次經過這裡都以為來到類似小歇的泡沫紅茶店,不過簡單偏昏暗的色調還是很有咖啡店該有的風格。

店員表示店內分了吸煙與非吸煙區,基本上接近人行道的座位算吸煙區。因為沒有明顯的分隔,煙味不時還是往店裡飄進;這點實在需要改進。朋友很喜歡靠牆的座位擺設的沙發,看起來十分舒適;我倒是很怕這種好像一坐下去就站不起來的矮沙發,而且拉遠了和同伴的距離,不太適合聊天。

新來乍到,當然是點卡布奇諾(NT100)。可愛的杯子大約 8oz 大小,上咖啡同時店員詢問是否需要肉桂粉或可可粉,讓客人依自己喜好添加。咖啡很普通,沒什麼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奶泡打得還不差,咖啡本身有點 stale 感。

愛喝茶的朋友點榛果奶茶(NT180)。不曉得是使用茶葉或茶包,送上來時茶和奶已混合好,壺內不見茶葉(或茶包),上桌後以小蠟燭保溫。朋友說榛果味喝起來的感覺是來自糖漿,而且並非使用鮮奶;這點倒是光聞就可聞到奶精特殊的味道。話說回來,我也不曉得正統榛果奶茶應該怎麼做... 至於好不好喝?朋友並未發表意見~^^

聽同行的朋友說這家店常可見名人出沒,我們才剛坐下來點完飲料,便看到導演侯孝賢走進來;後來才知他非常喜歡這家店,經常光顧。C25° Cafe 整體外觀和裝潢還不錯,提供無線上網;餐點價格在這種地區也算可以接受,不過嘗試的第一杯咖啡不太令人驚艷就是。吧台內似乎只有一個人忙來忙去,飲料上的速度不快,不過服務生的態度溫和有禮。

結論:附近咖啡店甚多,下次來到此區,多半是找未去過的店家探險吧。

地點:台北市安和路一段21巷23號

Continue reading »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嚐鮮] 1868 咖啡烘焙館

這家店位於市府捷運站四號出口旁的巷子裡(旁邊是饌神涮涮鍋)。不曉得是否因為地點稍嫌隱蔽,開業已有一段時間,但人氣似乎一直有限。上星期和朋友見面,這附近多是一般連鎖店,早已興趣缺缺,所以選擇這家小店。

店面是整片玻璃,可以清楚看見店內陳設,第一眼見到的是超大的冰滴咖啡壺。進門就是麵包和咖啡豆及相關商品的陳列架,左側是簡單的四人座;靠牆是台大型烘豆機,據說是西元 1868 年發明,店名便是由此而來。再往裡走便是咖啡吧台及更多座位,最裡頭隔著玻璃可見到專業烤箱;服務人員也強調店內的麵包及點心都是自己烘焙的。


下午茶分成數種,飲料分別搭配起士棒、麵包、蛋糕、或鬆餅,定價約在 NT160 到 NT220 之間。我點的是冰卡布奇諾(見上圖)加千層蛋糕;飲料單點價位約 130-180,蛋糕單點則是 50。這家店強調健康、少油、少糖,所以蛋糕吃起來比一般的清淡許多,不過還算不錯,只不過千層蛋糕的 crepe 層疊數沒有我想像的多,整體偏乾偏硬了些(少糖少油的正常現象)... 可惜吃了一半才想起該照相,所以沒有真相~^^

冰卡布奇諾份量蠻驚人的,比一般 12oz 馬克杯還略大一些,而且沒有要求就已經少冰,誠意十足。雖然比例上牛奶看起來有點少,咖啡的味道也只是還好而已,不過奶泡打得不錯:綿密且充滿彈性。

朋友點的是錫蘭烏瓦紅茶和提拉米蘇(上圖)。雖然點的是紅茶,但如果需要,也會另外提供牛奶或奶精;端上來時附有計時器以確定紅茶悶泡的時間。另一個朋友點的是熱卡布奇諾(下圖),另外附了一小杯冰水讓客人冰鎮味蕾。

前面已提過這家店也賣雜糧麵包和有機咖啡豆,不過走高價位;不論生豆或熟豆好像都是半磅 NT400 起跳。去年在世貿咖啡與茶展覽會還看過他們宣傳德國進口的頂級巧克力和茶葉,不過沒在店裡看到。據說本店在竹科,除了市府站這家另外還有三家分店,這個月底的咖啡展他們也已決定參與,到時說不定又會把烘豆機搬到現場去了!店員非常親切,對於所有詢問都熱情回答,服務也相當周到。

結論:雖然對咖啡本身沒有十分滿意,但這家店整體上還不錯,氣氛悠閒且安靜,可以放輕鬆聊天;如果找個角落的位置,說不定也很適合看書(店內禁菸且提供無線上網)。有機會我應該還會光顧~

Continue reading »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紀錄] 美勞創作 #4

這是十月中旬胖胖從學校帶回來的作品。我對陶器的創作過程不是很熟,只知道小朋友在學校先作出形狀、上色,才拿到外面的工廠燒。因為胖胖信誓旦旦地說顏色是他自己畫的,讓我很佩服他配色的功力!(我在老王賣瓜^^)也許是因為剛好都用到我喜歡的顏色吧?我非常喜歡這件作品,也覺得胖胖很厲害,想到大膽地用粉紅(紫?)配綠;燒出來的效果真是棒極了~

附張小圖:裡面的 vono 杯是比例尺。

BTW,根據胖胖的說法,這是一個杯子喔;看起來好像是很多圓圈疊成的,又好像是長長一條陶土繞啊繞地繞出來的?詳細的作法可惜胖胖還說不上來。XD

Continue reading »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Blog] 文章顯示:全文乎?摘要乎?

開始玩部落格沒多久便加了 "繼續閱讀" 的外掛。原因之一是發現本地的部落格大部分都使用此功能,所以跟隨潮流;另一原因則是為了版面好看。有時研究他人的網誌或碰巧看到一篇文章時,通常順便掃描該網誌的其他內容;有 "繼續閱讀" 時便可迅速掌握網誌主題及風格。主頁的文章若是全文顯示,文章短還好,篇幅很長時就得用滑鼠不停地往下捲動(scroll down);長時間下來便覺十分厭煩。

"繼續閱讀" 的另一個好處是如果內文很多圖片,只顯示摘要可以縮短網頁 loading 的時間;不過這僅限於類似 WordPress 那種另開連結的 "繼續閱讀"。一般展開/收合(expand/collapse)式的外掛,其實仍是先載入全文,再把設定好的部份隱藏起來。

還有一個針對部落格作者、比較隱性的好處是:"繼續閱讀" 可能帶來較多的 "click rate"(點擊率?)。如果放了廣告,點擊數愈多,該部落格的廣告收入通常愈多,也可能提高它在某些評比的排行。雖然此優點不在我的考量範圍內(寫好玩的;不打算也無力靠此出名或賺錢),基本上我還是覺得網誌內的 "繼續閱讀" 是個不錯的功能。

真正讓我懷疑它的必要性,是在接觸了 RSS feed 之後。

發現 PTT 的 BLOG 板不久,我便訂閱了該板的網誌聯播;網誌數不用說相當驚人,每天都有 200 篇上下的新增文章。聯播內大部分的文章都使用 "繼續閱讀":有的是顯示文章前一到兩段落,有的顯示第一句,還有只顯示標題的(甚至連網誌主頁上也是如此!)想看全文時按一下連結,新開一個視窗或 tab 來看。久而久之,這道多出的手續愈來愈煩人。除了要動手多按幾下,還得等另開視窗或 tab 的 loading 時間;對我來說還要另外決定接不接受一堆隨之而來的 cookies,手按滑鼠的次數便不只是多幾下而已,而是多好幾倍。偏偏很多網友的網誌嵌入不少雜七雜八的小玩意兒,loading 不但慢,還有多得嚇死人的 cookies。

上述的現象累人且浪費時間,導致我後來略過所有只顯示標題的文章(說的難聽些,我常懷疑是否刻意賺點擊數);顯示摘要的,除非極有興趣,否則也不會打開全文。全文顯示的,通常反倒會停下來很快地看一遍,甚至再連到網誌閱讀其他文章。還有一個 WordPress only 的現象:RSS feed 如果只有摘要,文章的格式會消失,文字通通擠在一塊兒;這種也讓我懶得費精神閱讀。

有了以上的感觸,加上本身很少長篇大論,我的 Blogger 不管主頁或 feed 都改回全文顯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吧。只有在另一個用 WordPress 架設的部落格,才在檔案頁(archive pages)使用 "繼續閱讀",並用 "excerpt editor" 這個外掛來管理。據說 Wordpress 的網誌如果網頁通通全文顯示,會有 "duplicate content" 的問題... 不過這又是另個複雜難解的爭議了~~

Related Post → [閒聊] 兩種 "繼續閱讀" 的外掛

Continue reading »

Monday, November 3, 2008

[閒聊] 兩種 "繼續閱讀" 的外掛

半年前開始玩部落格時,首先接觸的便是 Blogger。雖然功能陽春,但使用起來十分直覺簡單。當時一邊研究、一邊參考批踢踢 BLOG 板的教學文,發現 "繼續閱讀" 的功能是個相當熱門的話題。所謂 "繼續閱讀" 是指文章發表後,在主頁只顯示設定好的前幾段或前幾個字;當讀者有意往下閱讀時,再按 "繼續"(或類似字眼)的連結,便可看到全文。Blogger 本身沒有這項功能,所以使用者必須另找和 Blogger 相容的語法(widget、plugin、or whatever it's called)來建立此功能。

那陣子瀏覽很多部落格,發現不管是使用哪家 BSP,台灣人寫的部落格相當大的比例都用上了 "繼續閱讀"。為了 "不落人後",我也參考了教學文,使用 CJH 的版本。這個版本的好處是安裝非常簡單,設定完整、需要更改設定時也很容易。有自動縮文的功能,所以什麼都不會的人也可以裝好後直接用。最方便的是附上全文、摘要、標題的連結,可以隨喜好切換模式。

我非常喜歡上述這個外掛,不過有些小問題一直無法克服。首先是自動縮文時,行數或段落不曉得怎麼算的,每次都不太一樣。如果要自己決定縮文處(好像加個 <span></span> 把要隱藏的部份包起來),又覺得有些麻煩。(後來知道其實不會;可以在 settings → formatting → post template 處先設好。)

另一個問題就是外掛 load 完後,常出現 "widget undefined" 的錯誤。雖然網路上可找到解答,不過不論是問題或解答都在我難以理解的範圍 (囧),試了幾次都沒解決。剛好當時也在找類似 IMDB 網站上藏雷的方法,意外找到一種(詳見 "Create Spoilers in Blog Posts")可以應用成 "繼續閱讀"。這個方法雖然安裝上比 CJH 的複雜,也沒有多元化的功能,不過用起來相當方便,而且沒有 CJH 版那些讓我困擾的小問題,所以目前持續使用此版本。

矛盾的是,當我終於解決 "繼續閱讀" 的問題後,我發現這個功能其實有如雞肋、可有可無;後來反而習慣全文顯示了...... 內心的掙扎,就留待下篇說明吧。

Related Post → [Blog] 文章顯示:全文乎?摘要乎?

Continue reading »

Sunday, November 2, 2008

[不解] 族群分裂的悲哀

這個標題可能下得重了一點,不過昨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很難過。

下午和母親打算趁週年慶時到百貨公司逛逛。準備上公車時,有個年約六十多歲的老先生也要搭乘該公車,所以我退後一步讓他,上車順序於是變成我娘、老先生、我。

上車的地點剛好在該公車路線的緩衝區內,上車投票後司機便發一張段號證。我娘以為我緊跟在後,於是多拿一張;司機先生大概以為她和後面的老先生一起,所以跳過老先生,把第三張段號證發給我。老先生伸手向司機要,司機不給,指著我媽說她拿了兩張。

老先生轉向我媽,她不知道我拿了 (我當時也不知道她拿了兩張),於是說:"這是我幫我女兒拿的。" 然後回頭找到我後,把段號證交給我。

雖然司機先生和老先生全程都說台語,但我大致知道他們講些什麼,所以把我手上多的一張拿給老先生,請他收下。不知道司機先生是不是哪裏誤會了,他又強調我媽那兒有兩張,所以老先生不拿我伸出去的那張段號證。我娘當然是說她只有一張,另一張給我了,所以我立刻拍拍老先生的上臂:"不好意思,這裡還有一張。"

因為乘客的講話聲加上我們幾個的七嘴八舌,我沒聽清楚司機先生說什麼、也不知道為何老先生不拿我給他的段號證。整個狀況有點鬼打牆:我媽說她沒有多的;司機先生大概是說他已給了三張,不肯再給;老先生則是一直找我媽或司機先生要段號證。我後來又出聲了一到兩次,他才收下;看他火氣很大,我媽於是向他說 "拍ㄙㄟ哪"。司機先生也關門開車,整個過程大概 20 - 30 秒左右吧。

傻眼的是,老先生一邊往車後方擠時,嘴巴還碎碎念,然後用極度不滿的語氣說:"...外省人!"

我媽和我大眼瞪小眼,完全不懂他幹嘛突然冒出這三個字。我正想要不要反擊回去時,司機先生已經開始 (用台語) 回罵了:"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好好的你說人家外省人幹嘛?這跟人家是外省人或本省人有什麼關係?!" 他接著又罵了一長串,我沒聽懂,大致上是說隨便給人家貼標籤是件很無聊的事。司機講話超級大聲,老先生完全沒有回嘴,不過就是一付很不爽的樣子。反而是我娘和我挺不好意思的,還好坐個三站就到站了。

我媽和我的確是幾乎不會說台語,但也不是完全不懂老先生說些什麼。這個小事件的確是大家的溝通上出了問題,但是否因為語言隔閡?難說吧。我有說不好意思,我娘也有簡單的道歉,老先生就算還是氣得想罵人,也不必用 "外省人" 來指責我們吧?令人難過的是不說台語就要被貼上外省人的標籤,被歸類為外省人好像就是萬惡的淵藪、十惡不赦?

多年前搭計程車時,也被司機先生問過為何不說台語。"台灣人就要說台語啊。" 那時年紀小,沒有多說什麼... 該慶幸他沒罵我 "不愛台灣!"、沒把我趕下車嗎?

謝謝司機先生為我們仗義直言,希望你的大聲開罵沒有帶來客訴之類的麻煩!

Continue reading »

Recent Posts

About Me

My photo
咖啡喝了多年,早已重度上癮。從即溶三合一、電動滴濾,後來進步到摩卡壺及虹吸式,現在也開始玩起手沖滴濾,還想慢慢培養對單品豆的認識。除了咖啡,這兒就是簡單的生活紀事~另外有個討論小說與電影的部落格:
Some Kind of Wonder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