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2, 2010

[驚嚇] Hello Kitty Sweets

位在東區頂好一帶的大安路上,Hello Kitty Sweets 是一家從外觀、裝潢、食物、服務生打扮等通通以 Hello Kitty 為主題的餐廳。店名聽起來是主打甜點,不過也供應正餐。早就過了喜歡粉紅、可愛、甜膩膩卡通造型的年紀,要不是因為生日有人邀請,絕對不可能主動踏進去。

週末午後必須事先訂位,不過早一點到的話,看情況也有通融餘地。店門口約在二樓位置是個大大的凱蒂貓,預告了餐廳內部所有裝潢都是如此 "in your face":到處都是凱蒂貓,不同層次的粉紅色、蕾絲、水晶吊飾等顯示浪漫「古典」的裝潢。

每個人低消 NT300,也就是每個人至少要點一份甜點組合。我很喜歡千層派,尤其是伯諾的(可惜它的光復南路店結束好久了),所以點了上面這個偽千層:幾片法式薄餅中間是用戚風蛋糕填滿,內餡還包含水果和鮮奶油。裝飾相當漂亮,味道非常普通。一旁的迷你水果盅好像只有蘋果是新鮮切片;抹茶粉繪出的貓的確可愛,不過和蛋糕及水果一點也不搭。

果凍晶瑩剔透地相當誘人,草莓味還算突出,可惜我對果凍向來興趣缺缺;也是因為電影看多了,老是聯想到那是病人或小孩吃的點心。拿鐵號稱是使用 Lavazza 咖啡豆,我懷疑是全自動咖啡機煮出來的,口味和超商煮出來的差不多。不曉得為何許多店家喜歡強調豆子來源,何況 Lavazza 從來也不是新鮮好喝的保證,亮出來也沒多了不起;沒那個技術或設備,用什麼豆子都一樣吧?

上面那兩張是朋友點的,據她說烤布蕾非常好吃,她的小孩也非常喜歡。至於左邊那顆金光閃閃的 Kitty 巧克力,倒是讓人聯想到 007 的 Goldfinger,呵呵~

結論:純粹吃氣氛的餐廳。
Continue reading »

Sunday, April 11, 2010

[閒聊] Roger Cafe and Cafe de France

這是一篇沒圖沒真相的文章;會選哪家咖啡館嚐鮮,有時不是出門前便可預料到的。

Roger Cafe(羅爵咖啡)

那天本來以為是陪朋友到三越 A11 吃個甜甜圈,上了公車才接到電話想改地點。羅爵位在基隆路上喬治商職校本部的對面,咖啡偏暗紅的招牌配上黃色店名,還蠻顯眼好找的。尤其坐車經過時,很難不瞧上一眼。

當天是平日午後,店內顧客不多。空間相當寬敞,裝潢帶著一種老式的氣氛;和近年東區許多講究設計感或「人文藝術」氣息的咖啡館相比,羅爵傳統得多,也平易近人得多,整體是相當悠閒放鬆的環境。

午茶時間提供許多輕食組合,點一份輕食加 20 元,可選 60 元以內的飲料;加 30 元,飲料便可任選。當天點了一杯冰法式卡布奇諾,因為搭配蛋糕,忘了它的原價,應該是在 100 元內。一眼看到咖啡名稱時,感覺有些不倫不類:卡布奇諾是義大利的玩意兒,加個「法式」會有什麼驚人的不同嗎?通常點拿鐵應該是較安全的選擇,不過我碰過太多情況點了拿鐵,喝到的卻是稍微用咖啡調味的牛奶,所以現在在咖啡館幾乎不點拿鐵。

等了蠻長一段時間,應該有十分鐘以上,「冰法式卡布奇諾」終於上桌了:相當有份量的一杯,目測約三分之二咖啡、三分之一牛奶,再加上少許奶泡與肉桂粉。一看就知道碰上難得的狀況:奶量比坊間一般的卡布奇諾還少(唯二碰過的大概只有在黑吧。)

老實說咖啡底喝起來不像濃縮,反而很有日系咖啡店的味道,酸味也較為明顯。不要太執著名字和實際產品不太一樣的話,倒也還不錯。

Cafe de France

這家店位在仁愛路上,國父紀念館正對面。這一側的街道不曉得是建築物或人行道的設計,看起來特別「深」,還有花圃隔開外側人行道和店家,鬧中取靜,意外地有情調。

店內裝潢簡單大方,店內外之間完全沒有隔間,雖然那天有點悶熱,大致還算十分宜人。那天只簡單地點了可頌三明治和冰美式。三明治搭配帶皮的炸薯條,蠻好吃的。冰美式上桌時很貼心的已經去冰,夠苦夠濃,十分「強烈」;喝起來不像滴濾式的美式,應該是濃縮加水調出來的 americano。不習慣黑咖啡的我剩下半杯不得不加點糖和奶,不然牙齒快受不了了!

這是一家不會給顧客壓力,但讓人有貴婦錯覺的小店。
Continue reading »

Recent Posts

About Me

My photo
咖啡喝了多年,早已重度上癮。從即溶三合一、電動滴濾,後來進步到摩卡壺及虹吸式,現在也開始玩起手沖滴濾,還想慢慢培養對單品豆的認識。除了咖啡,這兒就是簡單的生活紀事~另外有個討論小說與電影的部落格:
Some Kind of Wonderful